咨询热线

18948178581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校准方式有几点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校准方式有几点

更新时间:2025-07-23      点击次数:157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校准是确保其输出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尤其在精密测试、通信系统仿真及科研实验中更为重要。以下是关于其校准方式的分析:
  一、软件算法校准:预失真与迭代补偿
  基于预失真算法的校准方法通过软件补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实现可溯源校准。其核心原理是:向AWG加载一个理想波形,通过示波器测量实际输出信号,计算实际信号与理想信号的差值作为“失真参数”。随后,利用这些参数对原始波形进行预处理,调整AWG的输入信号,使其输出逼近理想波形。这一过程通过多次迭代优化,直至信号误差接近数字示波器的测量精度。例如,某研究通过将50个正弦波叠加的合成信号加载至AWG,经过3次迭代,相对误差最大值从10.4%降至2.3%。这种校准方法的优势在于无需额外硬件,仅依赖现有设备即可完成高精度校准,适用于实验室环境。
  二、硬件自校准:嵌入式反馈电路
  针对传统校准依赖外部设备的问题,一种新型自校准电路通过内嵌超高速比较器、可调精密电压源和FPGA,实现了输出电压摆幅的自动校准。具体流程为:
  1. 通道选通与初始化:通过继电器切换通道至校准模式,设置输出波形类型(如正弦波、方波)及初始参数。
  2. 负反馈调节:FPGA控制可调电压源输出基准电压,比较器判断通道输出信号与基准的高低逻辑,动态调整电压值直至匹配阈值。
  3. 扫频校准:在不同频率点重复上述步骤,生成全频段的校准参数表,最终写入FPGA以实现实时补偿。
  该方法校准速度较快,环境适应性好,且避免了外部ADC的性能限制。
  三、频率响应校准:动态优化校准点
  为解决多通道频率响应差异导致的误差,可采用动态频率点选取方法。其核心是根据通道的频响特性,在误差波动较大的频段密集设置校准点,而在平滑区域稀疏采样。具体步骤包括:
  1. 误差信号分析:通过扫频获取频响误差曲线,并对其进行加窗分帧处理,计算每帧的能量均值以构建误差包络。
  2. 分段判定:根据误差包络的均值设定阈值,将频段划分为稳定区与波动区。
  3. 自适应校准:在波动区增加校准点密度,确保局部误差有效抑制;在稳定区则降低校准点数量,提升效率。
  此方法显著减少了冗余校准点,尤其适用于多通道高频AWG的快速校准。
  四、系统级校准流程与验证
  完整的校准流程需结合软硬件协同工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设备检查与连接:确保AWG输出端口、示波器、电源等处于正常状态,避免接触不良或过载。
  2. 参数初始化:设置输出波形类型、频率、幅值及直流偏移量,并通过示波器初步验证信号质量。
  3. 校准执行:根据需求选择软件预失真、硬件自校准或扫频校准,记录校准参数并存储于设备内存。
  4. 验证与迭代:加载标准波形(如正弦波、脉冲串),对比校准前后的信号误差,必要时重复校准流程。